你好,Welcome to 小秋阳说保险!
小秋阳说保险
服务热线

400-1888-810

中国人寿鑫福年年年金险测评

提问: 南港北巷 分类:国寿鑫福年年年金险

优质回答

学霸说保险-丽莎

相信投资的朋友都在今年感受到了很大的心理变化。

根据相关统计来说,时间截止到6月初,在微博热搜榜上,金融产品已上过几十次了;很多人输入法中,常见的词条都包含“红彤彤”、“绿油油”。

目前投资理财已经风靡全社会,理财型保险的选择对象主要针对于一些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弱的人群。

背靠中国人寿,“国寿鑫福年年”年金险自身也有一定收益,由于这两点原因很多人都很青睐它,那么这款产品真的值得大家去选择吗?

今天学姐就和大家一起寻找答案。

时间不是很充足的朋友阅读这篇文章,1分钟就能大概知道这款产品的收益情况:

一、国寿鑫福年年有哪些保障?优点是什么?国寿鑫福年年是一款年金产品。

把它与其他理财产品放在一起对比的话,年金险的保单交的钱多,等待获得收入的时间长,购买之前也必须仔细谨慎,这种坑千万别踩:

话不多说,咱们先看产品保障图:

估计大部分人还没弄清楚各种“金”到底怎么区分,大家可以以看见图中25岁的男性,他的交费年限为5年交,保额为1万,保至60岁,我们就以他6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的情况来演示他能在这份保险中得到的所有固定收益:

1、年金

首年领取已交保费的12%,次年至保险期届满前每年领取15%基本保额;即13386×12%+10000×15%×35=54107.5元。

2、养老年金

从一开始约定的领取日期到80周岁之前,每年都可以实际领取到基本保额的15%的保障金;领取日为60周岁,即60-79岁领取养老年金:10000×15%×20=30000元。

3、祝寿金

养老金领取日可领取已交保费,即13386×5=66930元。

4、满期金

80周岁时领取基本保额;即10000元满期金。

减去所交保费,最终纯收益为94107.5万元。

想要了解这款年金险的所有固定收益,可以看看上面的内容,身故保险金和钻石鑫账户这两种可变收益也在他提供的范围之内,其中钻石鑫账户就是一个万能账户,可以实现二次增值。了解完他的全部保障内容,学姐就来和大家一起分析分析这款产品的优点:

返钱速度快,固定收益有保障

鑫福年年首年就进行了返12%白费,以这个速度来说已经是非常的不错了,要知道市面上十年后才给消费者返钱的产品真的有很多呢。

不仅仅是这样,要想在每年固定有15%保额的返还,那么大家一定是要在79周岁之前投保该产品。

很多年金险都是一次性领完已交保费后,便不再返还任何费用,但它真的是太有诚意了,在返本之后竟然还能继续返年金!

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它有一个很好的固定收益,这份看得见的收入还是令人比较满意的。

二、国寿鑫福年年到底怎么样?值得购买吗?

光看优点并不全面,看完缺点才能综合分析这款产品是否值得购买:

1、收益率低

关于预定利率,鑫福年年宣传的是4.025%,不过事实上,只有2.5%是它的保底利率。

固然鑫福年年有很高的预定利率,还是大家被蒙在鼓里,超过2.5%以上的部分有点敷衍,这预示着利率也有可能仅为2.6%。

而且在新冠疫情蔓延的大环境下,全球经济总体态势比较严峻,国内经济都受到了一定的感染,所以鑫福年年万能险账户的受益是真的不够稳定未知后续情况。

大家还是不要轻易认为两个点不算什么,等到你钱到手了就知道差别了!年金险的增值速度和它的利率是有密切联系的,利率低也就等于增值速度缓慢,要收回本金的话,时间有点长。

因此,大家要是想更快的时间拿回血本,还是多了解一下其他产品来的好!

学姐整理了一份榜单给各位朋友,这里有十款高收益的年金产品,不想挣钱很慢的朋友就一定不要错过:

2、保障功能弱

作为一款理财型保险,它的健康保障功能不是很好。

国寿鑫福年年只提供身故保障,遭遇身故进行赔偿时保险公司给的赔偿是已交保费或现金价值,若是保费是较低的,那么这项赔付的金额也是比较低的,面对身故带来的风险有点束手无策。

要是身故保障需要更丰富的,可以关注一下增额终身寿险,不仅有保身故这个服务,保额也是持续不断增长:

总结:

中国人寿这款鑫福年年产品的回本时间是比较漫长的,如果预算不是那么充足的话,每年投出一笔保费也会给家庭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

并且这款产品的收益率也不高,还有更好的选择来提供给想要投资理财的朋友。

最重要的最后一点就是,不是很了解基础保障的朋友可不要太相信年金险带来的收益,毕竟买保险最关键的一点还是人身保障,所以大家一定要牢记先保障、再理财这句话!

以上就是我对 "中国人寿鑫福年年年金险测评"的图文回答,望采纳!

全网同号:小秋阳说保险,欢迎搜索!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帮你花更少的钱,买对的保险

关注【小秋阳说保险】
解决你所有的保险疑问

热点问题
最新问题
保险问题标签

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