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猫蜜
分类:社保断缴二
优质回答
很多人认为,现在的90后工作定不下心,换工作很频繁,他们并非虚构,确实是这样。
拿在职时间来说,据领英发布的数据显示,90后在第一份工作中平均在职时间有19个月,而7个月为95后的在职时间。与90后高跳槽频率相对的,是他们对社保的低认知。近期朋友妹妹裸辞了,想要一年的时间散散心。学姐随口提醒了一下,说社保自己去交贵很多。没想到的是,她并不在意地说「为什么要自己交?断了就就让以后的工作单位再交呗」我……
现在的年轻人有点粗心大意。根本就意识不到社保断缴的危害。学姐决定今天就对小年轻的这些思想进行修正,我们中途对于社保做出了断缴的行为,这样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要是我们换了一份工作,又该如何去解决社保问题呢?什么是社保?社保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五险",它指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几种保障性待遇的合称,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险缴纳额度根据每个地区的规定,分别从单位的单位银行账户和员工的工资中直接扣除一部分。企业缴费比个人缴费的比例高不会随着地区的改变而改变。公司为员工缴纳的比例为:16%+10%+0.8%+0.8%+0.8%=28.4%员工个人缴纳比例为:8%+2%+0.2%=10.2%假如你的工资是每月6000元,每月社保账户就有2316元,其中近7成是公司为你承担的。
所以,我们在交社保费的时候完全不需要心疼,毕竟该心疼的是公司。
对缴费比例了解透彻后,像这样的问题就很容易被问到,我的工资一千一个月和别人好几万一个月的工资相比差距岂不是很大?
是的。所以避免差距过大的现象,各个地区都会发布「社会保险最低/最高缴纳基数」。
以2020年广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
最低缴纳基数为本市现行最低工资标准2100元;
最高缴纳基数为本市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即30876元。
如果你的工资只有一千,也必须按照最低缴纳基数交职工养老保险。也就是公司帮你交2100元*16%=336元;自己交2100元*8%=168元。
同理,如果月入好几万,就要使用最高标准算。
假如你的工资属于平均水平,又正好在最低和最高缴费基数的正中间,那你的社保缴费基数和你的实际工资就相等了。
员工的基础工资被定为最低缴费基数,这个做法许多公司都会,公司为了少交钱以各种神奇的名义把剩下的钱给我们,比如补贴和保密费等。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自己亏大了,千万别觉得自己到手的变多就不亏。
大家应该要明白这笔少交的钱本来就应该是为你们交社保统筹基金的。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得到:生病、买车租房等。
社保断缴的危害?
医疗保险断缴身体出现小病小痛,对于我们来说应该跟正常。医疗保险给看病人群提供很大的帮助,所以断交造成很大的影响。
无法报销医药费在医保断缴费后的第二个月开始,看病时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就不允许报销了。
不过医保卡个人账户如果还有余额,那依旧可以使用,个人医保账户是绝对不会因为断缴而清零。
另外,只要你在退休之前,医保的累计缴费年限能达到当地规定的最低缴费年限,退休后不需要再缴费,就可以终身拥有职工医疗保险报销的资格。
如果中途经常断缴,退休前的缴费时间就可能达不到最低要求。
这样的人群在退休后,是无法免费享受医保报销的。
报销上限会降低通常情况下,医保连续缴费的时间越久,每年能报销的上限就越高。就比如说如果你已经连续交半年,每年就能报销50万,刚交了两三个月,只能报销10万。如果中途断缴3个月以上,连续缴费时长会重新开始计算。
买房买车、积分入户想要定居在一个地方,就肯定要想到买车买房这些事情。但是与买车买房摇号离不开的,就是社保缴纳期限。就说上海吧,规定过非沪籍户口,必须要连续缴满5年社保,才能够在上海买车摇号和买房。像这样的规定,在北上广深等一些地方也有。如果断交,那么缴纳时长就要重新计算了。
买商业保险保费会上涨如果有医保,一些商业保险就会更便宜。大部分的百万医疗险分为两种,一种是价格比较便宜的,适合有医保的人买,其他有一种适合没有医保的人,但价格比较昂贵。数据表明有缴纳医保和没有医保,报销比例是不一样的。断缴医保会有很大不好的影响,所以尽量不要断
公积金断缴公积金是帮助大家买房的存款基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
你可以理解为大家一起拿出来一部分钱作为储蓄金,让我们买房的时候可以申请到更优惠的房贷。住房公积金贷款应该是我们这辈子能借到最便宜的了,商业住房贷款的利率往往比它的利率更高,它们的利率比约为10:7如果买房想要申请公积金贷款,要求要有连续缴纳公积金的记录,具体每个城市在要求上都不同。如果中途断交了,就没办法申请了。
养老保险断缴据养老保险的规定,退休后领取养老金是需要年限累计够15年。
养老保险多缴就能多得,缴费基数越高、年限越长的话,退休时能够领取到手的养老金也越多,所以一旦出现中间断缴的情况,后续的待遇会产生损失。若退休时缴纳社保时长不足15年,可选择延长缴费到15年、一次性领取个人所剩余额或转变为居民养老保险。三种选择优先顺序为:延长缴费至15年>转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次性领取个人余额社保也算一种基础的投资项目,对于回报率来说,回报率最高且养老金最多的就是第一种选择。然而第三种选择,是一次折本的投资。假如选择将个人余额一次性领取了,那么之前单位缴纳的那部分养老保险就会给到国家。
生育保险断缴生育保险是夫妻两人中任意一个人符合连续缴纳满某个期限的条件,在妻子分娩或是计划生育手术一年内,就能够办理报销生育医疗费用。一般是有产前产后检查、顺产或者剖腹产费用等,报销很大一笔费用,又添加了相应补贴。多半的城市,对上述福利是有要求的,在生孩子之前,要连续缴纳9个月,或者累计交满一年。一旦中途断交,没有完成该地要求,就不可以报销。所以,怀孕期间不要冲动辞职。起码要等到生完孩子报销了再提辞职呀。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断缴失业保险,就像是名字写的那样主要是保障失业风险的,领取需要吻合三个要求:
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累计满一年的;
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已经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而工伤保险是有条件限制的,它只能保障在工作期间(包括上下班途中),因为意外伤害或者职业病等导致员工暂时或者长久性失去劳动能力,甚至不幸去世,都可以由工伤保险来进行补偿。假如你在公司工作,这两项保障就不会断交。假使你辞职了,那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也相应的没用了。因此断交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辞职后社保该怎么处理?
裸辞或自由职业现实生活中,很大一部分年轻人都是像我朋友妹妹这样,一时裸辞一时爽,一直裸辞一直爽,压根就不在意社保的问题。
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国家为了造福我们设置了社保,有薅社会主义社会羊毛的机会还是要把握住。假如你有当地户口,裸辞后居民医疗和居民养老保险还是可以自己去社保局缴纳的。或者以“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就是缴纳职工医保和养老保险时是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办理,退休后和正常员工是同样的待遇,不同点就是自己承担“单位+个人”的所有缴费。
假如你不是当地户口,那么是不能自己交社保的(也有个别地方例外),也能找熟人公司或者社保代缴机构作为帮手。这仍然需要自己来支付“单位+个人”的所有缴费。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找代缴机构的话,由于没有真实的劳务关系,还是有一定风险,在选择上需要注意甄别。
换省市工作假设你觉得很累不想在北上广深发展,打算回三四线老家上班,那就需要办社保迁移了。大概流程如下:登录社保局官网,提交转出申请;
申请通过后,去社保局打印《参保缴费凭证》;
把《参保缴费凭证》交给新单位,办理转入。
迁移完成了,之前缴纳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年限就可以合计计算了。每个城市的办理流程和所需资料可能会有点不一样,这里提醒大家可以提前拨打社区热线:12333咨询一下。
同城市跳槽
假如新工作的城市不变,那么只要在新单位把社保衔接上就可以了。
要做到无缝对接,最好交完当月社保后离职,在下个社保缴费日进入新单位。
常见问题解答
最后一块,把这段时间读者有困惑的地方答疑一下。如果你还有其他个例问题,欢迎留言区留言~
如何查询自己的社保情况一个选择是登录自己所在市的社会保障局网站查询或者另一个选择拨打统一社保咨询电话12333咨询。
同时,也有设置支付宝城市服务以及地方城市官方微信公众号这两个地方可以查询的。
满足失业金领取条件,可以领多少钱?领多久?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有以下规定:
缴费1~5年,最长领12个月;缴费5~10年,最长领18个月;缴费10年以上,最长领24个月。每月领取的失业金,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规定,一般可以达到失业保险关系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到90%。辞职出国工作,社保如何处理?你可以选择提取养老保险中个人部分的,也可以选择停在那里,回国继续缴纳15年,也可以拿到统筹后的退休金。
公积金只能选择两个方式:对于本地户籍的人而言,虽然可以将社保转为个人缴纳,但是只能全额提取或封存住房公积金。户籍不在本地或者本地户籍可以考虑自己的需求,停止缴纳,就不再有公积金了。单位不交公积金,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建议去公积金中心稽核部门申诉,因为公积金不属于劳动争议范畴。
同时缴纳了职工社保和新农保,退休时可以同时享受吗?我国社保就目前而言分为两种:1、职工保,2、居民保。其中居民保还包括新农保。这两种保险虽然可以同时缴纳却不能同时享用,但在退休时可以将其合并。
但是有一点很关键,职工社保的退休和其他保障远远超过居民社保。
想要充分了解社保知识,光看这篇文章可不够!如果你依旧对社保知识存在疑惑,可以找学姐进行详细咨询-关注【学霸说保险】公众号 ,里面有全网最全的社保类知识,帮助你充分利用社保福利,省一大笔钱!
以上就是我对 "摇车牌社保中间有断缴"的图文回答,望采纳!
全网同号:小秋阳说保险,欢迎搜索!
上一篇: 信泰人寿光武1号重疾险哪儿里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帮你花更少的钱,买对的保险
关注【小秋阳说保险】
解决你所有的保险疑问
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