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Welcome to 小秋阳说保险!
小秋阳说保险
服务热线

400-1888-810

养老金不做实

提问: 初级告白 分类:养老金

优质回答

学霸说保险-里昂

虽然吧,学姐觉得人能活到200岁那是几乎、基本、极大概率、板上钉钉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人们总要不断追求更好,说不定“唐僧肉”在几十年后上市呢???200岁时没啥可能,或许105岁值得期待下呢???

接下来我们说正事,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什么,不能无畏的探讨200岁是不是人的寿命值,需要做的是核心内容的探讨:养老险所说的“保终身”,到底是如何界定的?

如何清楚计算养老金的领用金额,只有先了解终身在保险行业中的定义。

接着看下去,学姐这就来为你解开问题的答案。

保险中终身的定义

中国内地保险中对于终身的定义并不是单纯的指一生、一辈子,而是指活到105岁。因为中国内地保险在评估保险的风险模型的时候,将105岁的死亡率设定为100%。

这样就是说,只要是活到了105岁这个年纪,无论我们是挂了还是依然活着,以保险的定义来讲,我们都是“不存在”的人。

要是到了105岁这天,买了终身寿险的就可以享受寿险理赔的福利,有好好交社会养老险的,能拿到这辈子最后一笔养老金。

其他的例如终身重疾险和终身意外险,有缴纳的话,好一点的产品会给你一笔祝寿金,祝贺你长命百岁,随后才告知你终身保险合同终止的事情,而其他不好的,则会直言合同结束。

若干年之后科技大爆发,人类能够大幅度延长自己的寿命怎么办?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内地正在使用的生命表认定的终身年龄,就是前文提到的105岁。

不同国家和地区,生命表其实是不一样的。比如香港地区生命表认为100岁的死亡率就达到了100%,台湾地区为110岁,部分发达国家则能达到120岁。

国家公民平均寿命和医疗水平直接决定了生命表的设定,平均寿命很大程度上依赖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提高之后,人的寿命也越高,生命表受到二者的影响,它的上限寿命自然会越来越高。

如果科技爆发导致人类寿命大幅延长到200岁,也不存在很大问题。因为我们现在所缴纳的养老险都是以“105岁生命表”为模型设计的。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在给产品定价时,就已经考虑好了被保险人105周岁身故时的情况,并时刻准备好了一笔“身故”保险金的。

对于国家提供的社会养老险而言,只需要调整退休年限以及累计缴纳时间等政策,重新定义100%死亡率的相应年龄就可以了。

可以想象,站在保险公司的立场,保险产品不可能因为“终身”二字而继续保你到200岁。

如果你非要坚持到200岁再去领取终身寿险和商业养老金的话,我那认为是没有必要的,他也只会按照105岁时的保额和养老金给你的。

(顺便多说一句,年纪到了105岁还是赶快领取吧,200岁的时候再想起来领,这笔保费到时候说不定因为通货膨胀的原因没有多少购买力了。)

可是站在国家角度,是可以不考虑经济收益的,国家在乎的是能让社会大众可以一直领养老金直到死了的时候,能对冲掉通货膨胀就不错了。

如何多领养老金?

学姐让你多领养老金,而不是让你去多领保险保额像终身保险的那种保险的原因有哪些呢?

这里面的事情很好搞明白,商业保险要么是没有能力去突破这个通货膨胀(比如终身寿险),或者在通货膨胀强大的压力下,奋力前行(比如年金险)。

只有国家提供的社会养老险可以解决通货膨胀,中国的养老制度实际上就是现收现付制:收这边年轻人的钱,发给另一边已经退休的老年人。

由于中国过去三十年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通货膨胀就被有效抵制了。

我们来看看养老金的计算公式:

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

其中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余额 ÷ 计发月数

基础养老金=(社会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工资)÷ 2 × 缴费年限 × 1%

......

计发月数=(人口平均寿命 - 退休年龄) × 12

社会平均工资=退休时上年度在职员工月平均工资

本人指数化工资=[个人历年每月缴费工资]与[相应年份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比值的均值。

......

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是直接与个人账户余额、缴费年限挂钩的,综合来看,领取养老金的多少往往受到缴纳数额和年限的影响,呈正比关系。

并且我们还能了解到一种情况,上年度月平均工资对养老金发放有一定作用,而社会平均工资几乎等同于社会经济增长。

由于近年来中国平均每年工资增长额度达到了10%,所以养老金的收益自然也就跟着以10%的增速上涨。

这暗示了:养老金不仅收益率能达到10%,并且不存在风险。

回到最初的问题,多领养老金有哪些方法?

方法就是:在你退休之前要尽可能多的交,时间越长所在地的经济状况越好。

养老金的缴纳是不能看成本以及收益率的。很大一部分的人会以为只要缴够15年保证退休后每月都能领到养老金就能接受,这样的话“成本”最低,“收益”最高。这其实是很片面的看法。

为了方便理解,现在我们假设A和B在同一个城市上班,他们的月平均工资都为6000,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也一直是6000。

个人缴纳养老金比例为8%,都工作到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但小A交了15年养老险,小B交了25年。

在不考虑通货膨胀且默认A和B从来没涨过工资的情况下,计算得出:

A退休后每月能领1521.6元

B退休后每月能领2536元

A能领到的退休金只有B的60%,如果算上通货膨胀跟工资涨幅,这个差距只会更大。

我们来看他们领取养老金总额的对比:

可以看到,不管是A还是B,在退休后四年里都可以收回本金,但是由于B多交了10年养老保险,到了80岁的时候,B会比A每年多领接近70%。

虽然中国内地保险对于终身的定义就是105岁,且商业保险也都只保到105岁就终止合同。

对于社会养老金来说,国家还没有限制领取的岁数。

毕竟就算真能领到,那也是极少数的人。学姐认为我们探讨这个问题关注点不应该在于“活到200岁能不能赔?能赔多少?”,而应该在于“保险是如何界定‘保终身’的?对产品的设计有什么影响?”

如此一来,我们在配置保险方案的时候,就能更好的评估具体保险方案的可行性和性价比。

想要充分了解社保知识,光看这篇文章可不够!如果你依旧对社保知识存在疑惑,可以找学姐进行详细咨询-关注【学霸说保险】公众号 ,里面有全网最全的社保类知识,帮助你充分利用社保福利,省一大笔钱!

以上就是我对 "养老金不做实"的图文回答,望采纳!

全网同号:小秋阳说保险,欢迎搜索!

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