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Welcome to 小秋阳说保险!
小秋阳说保险
服务热线

400-1888-810

同心保家庭重疾险可以保障多少大病

提问: 笑看繁华 分类:横琴同心保家庭重疾险2021保什么疾病

优质回答

学霸说保险-北辰

根据官方报道,8月11日扬州核酸检测点发生疫情,由于管理缺位,直接造成了1传45的交叉感染。

核酸检测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查出病例,促使做好下一步防控工作,虽然说这次核酸检测爆发了疫情,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大规模核酸检测的重要性,我们人民群众能否主动协助非常的重要!

要真正的将病毒战胜,做好防护措施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绝对不能视而不见!

若是真的被确诊了新冠肺炎,整个家庭可能要面临的经济危机大的多。

现在要面对新冠病毒,要把口罩随时都带上,积极配合检查,相信我们背后的国家将不再有严重问题,当我们面临其他的重大疾病时,学姐认为买下了重疾险便是转移风险的好方法!

横琴人寿有一款为全部家庭成员提供保障的重疾险产品——同心保家庭重疾险2021,对于家庭成员来说这款产品是否带劲,学姐就将回答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先要了解,买重疾险的话,我们首要应该在意的问题是什么:

一、横琴人寿同心保家庭重疾险2021究竟保了什么?

同心保家庭重疾险2021终归保了什么,这张保障图就一览无余了:

从保障图可以看出,横琴人寿的这款同心保家庭重疾险2021基本保障还挺到位,重疾、中症、轻症三项基础保障责任都配齐了。

除此之外,如下就是这款产品其他方面的亮点:

1、提供前症保障

前症这种疾病没有轻症程度重,同心保家庭重疾险2021前症保障也在此中,就包揽了现有的基础疾病保障。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增加我们获赔的几率,也能提示我们前期的时候就对身体进行一个全面检查,在合适的时期进行治疗,毕竟疾病初期相对容易治疗一些,能防止病情的恶化。

学姐专门找了关于前症这类疾病的资料,在这篇文章会给出详细的解释:

2、疾病额外保障不错

同心保家庭重疾险2021具备有丰富全面的可选责任,若是这款产品买了30万保额,与此同时,重疾额外赔也在其中,年龄在60岁之前的被保人被确诊为重疾,就可以额外获得50%基本保额,也就是说最多能够拿到15万的赔偿金。

只不过是因为横琴人寿同心保家庭重疾险赔付力度上面,相比于市面上的那些额外赔付,自带80%保额的重疾险来讲,就缺乏了一些可以竞争的能力了。

凡尔赛1号重疾险,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一看,年龄若是低于60岁被确诊为重疾的话,可额外获赔80%基本保额,并且中症和轻症也有相对应的额外赔付。

这里关于凡尔赛1号重疾险保障内容方面有更详细的解释,接下来我们先去了解了解随后再做对比看看如何:

除重疾方面设置额外赔,同心保家庭重疾险2021还针对了老年特定疾病,设置在60岁后确诊额外赔付50%保额的保障。

整体结果是,在疾病保障这一方面,同心保家庭重疾险2021比起一些连额外保障都不提供的重疾险也好多了,保障力度更好!

二、全家买横琴人寿同心保家庭重疾险2021划算吗?

横琴人寿给同心保命名时加上了家庭两个字,学姐也是起初以为这是针对家庭成员开展的,在仔细研究条款后,发现同心保家庭重疾险2021对于家庭的保障其实是这样的:

>>一份保单双份保障

同心保家庭重疾险2021规定的投保范围是可谓本人或配偶投保本保险,就被保人人数就需要2个人,参保的年龄限制是22~55周岁。

这也就是说明了它的“家庭”,指的是夫妻两个人。

夫妻可以共同使用一张保单但分别保障两个人,夫妻两个人只需要投保一次重疾的问题便可得到解决。

打个比方,个人与其配偶都购买保险的话,还可以额外获得那种夫妻重疾共保保险金,保险公司在看待两个人都被确诊为重大疾病的这种情况之下,可再次破例在赔偿金上多给50%的保额,保障力度更棒,设置方面还是比较近人情的。

整体看,横琴人寿同心保家庭重疾险2021的基础保障做的挺好,赔付比例和次数属于正常范围,如果夫妻双方想同时拥有重疾保障,建议可以买这款产品。

如果有朋友计划投保,针对于同心保家庭重疾险可以深入了解一下它的投保细则:

假如还想买给家里的小孩,那么还要自己购买横琴人寿这个系列的少儿重疾险产品了,也就是要再多投保一份保险。

老实说,小孩的身体情况跟大人完全不一样,要是给小孩买属于成年人的重疾险,有一些少儿特定的疾病上,得到的保障就不是充足的了,所以说,若想给小孩子买重疾险,那么少儿重疾险是首选。

同样的,给孩子选择投保之前,可以先将这些技巧烂熟于心:

粗略的来讲,全家买横琴人寿同心保家庭重疾险2021划不划算,还是要结合自家实际情况判定!

以上就是我对 "同心保家庭重疾险可以保障多少大病"的图文回答,望采纳!

全网同号:小秋阳说保险,欢迎搜索!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帮你花更少的钱,买对的保险

关注【小秋阳说保险】
解决你所有的保险疑问

热点问题
最新问题
保险问题标签

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