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Welcome to 小秋阳说保险!
小秋阳说保险
服务热线

400-1888-810

平安御享福重疾险这么火吗

提问: 攥紧 分类:平安人寿御享福重疾险

优质回答

学霸说保险-燕尔

秋季已至,秋高气爽,一些疾病也随之发生,一些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胃炎的人士更严重,会因为气温的改变,气血运行较慢,就会引发病情加重。

因此我们要把预防措施做好,晚上气温骤降应该注意保暖,饮食方面也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防止受到燥邪损伤。

不过,有些重大疾病还是防不胜防,因此,给自己和家人提前配置一款重疾险是最好的方式。

就这几天平安人寿推出了一款御享福重疾险新品,据说投保想比较很灵活,保障内容也十分充沛,都已经有这么多小伙伴来问学姐这款产品值不值得我们去入手了,接着,学姐就来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测评吧。

下面的测评开始前,学姐先奉上一份关于重疾险的科普文章,朋友们在看完之后,对重疾险会有一个更多的了解:

一、平安人寿御享福重疾险究竟保障了什么?

大家先来看看御享福重疾险的保障精华图:

根据这张保障图,我们能够得出,平安人寿御享福重疾险它是属于一款终身重疾险,只有成人可以投保,它只允许18~55周岁的人群去投保,基础保障做的很周到,包括了重疾、中症、轻症保障,此外还提供身故保险金和被保人豁免保障。

而且御享福重疾险还具备下面这些亮点:

1、等待期短

平安人寿御享福重疾险的等待期时间只有90天,相较于市面上那些等待期长达180天的重疾险,对被保人更有益处。

因为一般情况下,等待期内保险公司不提供保障,因此短一些的等待期,能够尽早让被保人得到保障。

可是,也有一些特殊条件,假如在等待期内发生不幸,相对来说,我们得到的利益就更大:

2、中症、轻症为可选责任

平安人寿御享福重疾险的重疾保障规定的是必选责任,中症、轻症保障作为可选责任,可由被保人灵活选择,这样去做的一个好处那就是回归简单极致的保障。

例如那些经济预算不是很充足的人,就可以只投保,对自己来说比较重要的重疾,也能够省下一笔钱来。

而对于那些经济条比较充裕的人,能够使保障做的更完善,当要进行投保御享福重疾险时,便可再附加上中症、轻症保障。

由此可见,御享福重疾险的投保方式挺灵活的,能满足不同经济情况的人群的要求,很人性化!

3、重疾、身故保额可增加

至于说平安人寿御享福重疾险有个最大的亮点也就是故或重疾的保额会增加:

假如,被保人在70周岁前第一次确诊为中症,身故或重疾就能够拥有到一次增加20%保额的机会的;

好比,被保人在70周岁前首次患上轻症,身故或重疾也就能够增加10%保额,之后同样还是在年龄低于70周岁确诊了种类不相同的轻症,身故或重疾也可以按照顺序来增加10%保额,最高可增加60%保额,一共是能增加6次的。

增加保额这点确实是非常地吸引人啊,到时候倘若是有重疾或身故不幸地发生了,可以领取更多的赔偿金。

二、平安人寿御享福重疾险值不值得购买?

但世界上的事物都存在残缺的地方,平安人寿御享福重疾险的弊端还有以下几点,看大家是否在意:

1、中症只赔付1次

平安人寿御享福重疾险对于中症只赔一次,但看这一点,对被保人来说不是特别有利。

毕竟将要发生什么类型的疾病我们无法预知,是否会患上好几次中症疾病,如果说投保了御享福重疾险,要是确诊为中症,并且理赔了之后,然后又患上了其他种类的中症疾病,那么就得不到理赔了,那么这些医疗费用还是要由自己去支出。

2、高发轻症保障有缺失

针对轻症保障,御享福重疾险存在很多不好的方面,保障的轻症总数有40种,数量是不少,但是一部分高发轻症的保障却没有包含在其中。

比如这些慢性肝功能衰竭、人工耳蜗植入、中度慢性呼吸功能衰竭高发轻症,御享福重疾险根本没有设置保障。

学姐这里以慢性肝功能衰竭来举个例子具体说明,从临床角度来看的话,慢性肝功能衰竭主要原因是长期发育不良而造成的,也就导致了肝功能低下还有衰竭了,要是发现了之后没有进行及时治疗,未受损的肝脏就会进一步恶化,肝功能会渐渐的衰弱掉,还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所以说我们不能只把重点放在重疾险的轻症保障数量多,就认为它的保证很充足,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它是否有覆盖以下文章里所陈列出来的高发轻症:

整体来看,平安人寿御享福重疾险它增加了保额这个优点是可以提供更加充足的保障,不过我们要注意这两点,他的中症赔付次数较少,而且还缺少了高发轻症保障。

平安人寿御享福重疾险值不值得信赖,朋友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

最后,学姐建议将平安人寿御享福重疾险相关的保障内容了解一下,再进行决定:

以上就是我对 "平安御享福重疾险这么火吗"的图文回答,望采纳!

全网同号:小秋阳说保险,欢迎搜索!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帮你花更少的钱,买对的保险

关注【小秋阳说保险】
解决你所有的保险疑问

热点问题
最新问题
保险问题标签

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