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Welcome to 小秋阳说保险!
小秋阳说保险
服务热线

400-1888-810

弘康利多多怎么算的

提问: 侵我心入我梦 分类:弘康利多多增额终身寿险能拿回本金吗

优质回答

学霸说保险-南晓

朋友们注意了,弘康利多多增额终身寿险又有新变化了,在交费期间上,消费者已经不可以再考虑5年这个版本了,承保年龄也缩小为出生满30天至45周岁。

而且,在2021年11月30日24点将下架交费期间为15年的版本,所以感兴趣的小伙伴可要早早决定好哦。

那这款产品值不值得大家入手呢?学姐紧跟着就再给大家解说一番。

直接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一、弘康利多多增额终身寿险值得购买吗?

那接下来我们先看看利多多增额终身寿险的产品图,对该款产品有个大致的了解:

利多多增额终身寿险

首先给个结论,利多多增额终身寿险投保条件、保单权益等蛮不错的,是一款可以放心入手的寿险产品。接下来,看学姐为大家做的详尽解析。

1、交费期间多样

虽说利多多增额终身寿险的5年交费版本已经停售了,但现在还有趸交(即一次交清)、分3年交、10年交、15年交和20年交,有多种缴费期限可供选择。

收入不平稳的自由职业者可以选取趸交或者分3年交,拥有的缴费期限不多。这样可以避免后期收入不稳定带来的交费压力。

另外那些收入相对来说更加稳定的消费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经济状况选择较长的交费期间。

因为利多多增额终身寿险是“以保费确定保额”,所以说当累计所支付的保费越高的前提下,保额就越来越高了;而且当交费期间配备的越长的话,则可以让投保人在追求高保额的同时,大大的减轻每年的缴费压力。

简单举例说明一下:张三和李四两个同样是30岁的男性,都计划拿出10万元来投保利多多增额终身寿险。张三的收入要相对高一些,所以他选择一次性交10万元,那么,与之对应的他就可以领到81150元。

而收入相对没那么高的李四,就可以选择分10年,每年只需缴纳1万块钱,这样也能得到70103元的保额保障。

此外,别忘了利多多是增额终身寿险的一种,所以张三和李四所购得的保额每年还会增长。

对利多多增额终身寿险这类产品还不太了解的话,可以查阅这篇文章:

2、保额增长比例高

利多多增额终身寿险的保额每年都会以3.8%复利越变越高。即第一年保额如果为1万元的话,第二年的保额则为1.038万,到第三年是保额就是1.077444万。

这样的保额增长比例在现在的市场中还是很有竞争力的。看看市场上那些增额终身寿险,它们的增额比例大部分都为3.4%~3.6%。别看3.8%和3.6%只相差0.2%,几十年都是利滚利的,最后的差距就会很明显了。

说到增额比例,那就有必要讲到一款同样出色的金满意足臻享版终身寿险了,在这里要分享一份这款产品的测评文给各位小伙伴:

3、承保职业范围广

寿险产品的保险标的是被保险人的生命,在不同的岗位上所遭遇的职业危害也有差异。

因此不少产品在理财风险管控的约束下,只承保1~4类职业。而利多多增额终身寿险将投保职业规定在了1~6类职业上,军警人员都可以以标准体投保,保险公司不会因为是军警人员就拒保的,也不用加费投保。

利多多增额终身寿险承保职业类别截图

大家已经了解完了利多多增额终身寿险的投保条件,我们再细细分析下利多多增额终身寿险的收益如何。

二、弘康利多多增额终身寿险什么时候回本?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学姐还是以上面的李四为例,给大家把收益情况做一个推算。

30岁男性李四,年交10000元保费,交费期间是十年,在下图,了解一下保单的现金价值状况。

利多多增额终身寿险利益演示

现金价值和保单价值是一样的,指投保人在犹豫期之后,中途退保,能够拿回的钱。在被保障的过程中,若是碰到手头紧张的情况,想用保单去向保险公司进行贷款的申请,保单的现金价值有多少是决定了能借贷多少钱的条件。

因而,看保单什么时候可以返回本钱,就是要计算看看什么时间的现金价值能够超过投保人累计已交的保费。

从上图可以得出,在李四投保到第八年的时候,还在缴费期的时候,保单就已经回本了。这回本速度在终身寿险中也是不多见的了。

而且,往后等到李四55岁、60岁退休的时候,保单的现金价值已经远远大于累计已交保费。

如果李四年龄到了80岁,保单的现金价值高达累计已交保费的四倍之多。老李既可以选择把这笔财富留给子孙后代;也可以走减保这一条路,拿出部分钱来安排自己晚年的美好生活。

总的来看,利多多增额终身寿险在投保条件以及保障内容为本速度方面,表现的都特别好。想要投保利多多增额终身寿险的朋友要抓紧时间入手啦。

想要多对几款产品进行参考的朋友,可得认真查看这份榜单哦:

以上就是我对 "弘康利多多怎么算的"的图文回答,望采纳!

全网同号:小秋阳说保险,欢迎搜索!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帮你花更少的钱,买对的保险

关注【小秋阳说保险】
解决你所有的保险疑问

热点问题
最新问题
保险问题标签

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