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Welcome to 小秋阳说保险!
小秋阳说保险
服务热线

400-1888-810

友邦保险友自在年金险细则

提问: 凉心成疾 分类:友邦友自在年金保险2021

优质回答

null

近日,福州晚报发表了一篇新闻,福州某70岁老人突然性情大变、记性变差,经医生诊断,这是中风后遗症血管性痴呆在作怪。

流行病学研究后发现,脑卒中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率位于世界榜首,对比美国,中国人脑卒中的发病率要高出一倍。

脑中风的后期护理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好在,前不久友邦保险公司旗下推出了一款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

那么,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能够给予需要护理人群充足的保障?以下会为我们揭秘!

文章开始之前,大家要阅读一些关于护理险种方面的名词,易于了解下文:

一、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的保障内容揭秘!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的保障内容都有啥:

友邦人寿保险于2021年的7月16号推出了一个方案,即“友自在”养老综合解决方案。推出六款全新产品,一站式满足养老,在于资金储备、健康保障、康养服务的全方位需求。

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的保障到底能不能让投保人完全放心?下文有详细分析::

1、长期护理保险金

这一款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的长期护理保险金保障责任之内,可以享有特定疾病长期护理保险金和意外伤残长期护理保险金。

其中,特定疾病长期护理保险金每年给付基本保额,最高给付我们十次。

比如十八岁小李购买了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那么不超过100万元的特定疾病长期护理保险金将会给到她。

被保人年龄在75周岁之后因为遭受意外事故并且是首个保单周年日才可以获得意外伤残长期护理保险金,并且发生事故后,从事故当天起到180天之内,通过“伤残评定标准”中1—4级等级的伤残的评定可以根据结果进行给付保险金。

每年给付基本保额的双倍,也就是基本保额的200%,最高给付我们十次。

如果想对保险理赔中的伤残标准有更详细的了解,这篇文章能帮助你了解:

另外一方面,伤残评定标准总共包含了10个等级,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只会在伤残评定标准的1-4级里面评定,这点考虑不是很周到哦!

2、一次性护理保险金

对于友邦长享的自在护理险,其一次性护理下保险金的保障责任中,为大家提供了特定疾病一次性护理保险金和意外伤残一次性护理保险金。上诉的两项保险金所给付的保障责任都是已交保费。

假设40岁李女士投保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他想要投保10万保额,如果缴费期为20年,保至80岁,每年的保费是5140元。

我们试想李女士在78岁时发生了严重脑中风后遗症,从而达到保险合同中对于护理状态要求,这样李女士可根据特定疾病一次性护理保险金这项保障中得到102800元的保险理赔金,这赔偿金还是比较可观的。

受到篇幅的束缚,想要深入了解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戳这里:

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的保障内容就介绍完了,内容的确很简单,但是保障力度却是非常优秀的!只是,保障内容优秀不过是一部分,但是投保规则不合理的话,也不考虑。

要是你还不了解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一定要看看下面的投保规则!

二、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的投保规则友好吗?

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的投保规则分析,如下:

1、投保年龄范围不广泛

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其目的是为解决养老,显然其投保年龄就很有问题,投保年龄不能超过65周岁。

要知道,现在国家有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要是哪天我们要在65岁的时候才能退休,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就不在提供保障了,难道说这样合理吗?

你感觉它是打着养老健康的旗号,事实上对老年人来说好处并不大!

2、等待期设置合理

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的等待期设置是比较合理的,仅有90天。

相对市面上那些等待期整整需要180天的护理保险(乐享金生增额终身护理险),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算是比较友好的。

那等待期过长是好是坏?答案就在文中:

再来看看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的保障期限,保障时间是80、90周岁,可以自己选择,如果你想要买的保险是能够进行终身保障的,那么就不要选择这款产品。

再说到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的缴费期限,由于产品条款中并没有明确表示分多少年交。

所以,计划买入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只要与保险公司一起约定好一个缴费期限即可!

三、学姐总结

虽然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没有非常丰富的保障内容,但是保障力度和投保规则是这款产品的两大亮点!

不在乎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存在的小问题的朋友们,不妨购买这款产品~

但是,随着保险市场不断的发展壮大,现在市场上很多护理保险在保障内容做得都很不错,学姐不建议只了解友邦长享自在护理险后就直接购买,多货比三家!

以上就是我对 "友邦保险友自在年金险细则"的图文回答,望采纳!

全网同号:小秋阳说保险,欢迎搜索!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帮你花更少的钱,买对的保险

关注【小秋阳说保险】
解决你所有的保险疑问

热点问题
最新问题
保险问题标签

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