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Welcome to 小秋阳说保险!
小秋阳说保险
服务热线

400-1888-810

泰康人寿颐养有约年金险可以提前解除合约吗

提问: 一寒辞 分类:泰康颐养有约年金险鑫账户终身寿

优质回答

学霸说保险-永诚

最近三胎政策刚开放不久,延迟退休政策又要来了,这让我们90后的如何是好啊。

试想下,我们在拉扯三个孩子时,这不仅如此,还得面临着延迟退休的政策,辛苦了半生,还是要为生育而奔波了。

如果能拥有一份理财保险,减轻负担能为我们提供保障,可以为你解决养老和孩子们的教育金这两方面的问题,这样我们的压力不就大大的减少了吗?恰巧近几天有网友私聊学姐:有哪些理财险是我们值得买的?那么学姐今天就带来泰康颐养有约年金保险产品计划的测评,分析一下它的好处和坏处,看看它是否真的优秀。

年金险可能会让你踩雷,想要在购买年金险时避免踩坑,今日这份干货文章一定能够让你满载而归:

一、颐养有约年金保险产品计划保障分析

颐养有约年金保险产品计划的两个组成部分是颐养有约年金险+鑫账户终身寿险,紧接着都浏览一下详细的解析。

照着以前的例子,带来了颐养有约年金保险产品的基本走势图:

现在学姐就给大家详细地分析颐养有约年金险跟鑫账户终身寿险。

>>颐养有约年金险

颐养有约年金保险是干嘛的呢,它是泰康人寿专门为高龄客户所计划的一款养老计划,那么只要在合同生效的第6个年度开始,这个时候保险公司就会年年给付生存保险金,最高可领取至105周岁,让老年群体感到安全和温暖。

1、投保条件

颐养有约承保的年龄是有一定的限制的,60-70周岁人群,最高可保至105岁。

颐养有约的缴费期限有很多种,这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趸交,第二种是3/5/10年交。年金险每年需要缴纳的保费非常多,颐养有约有好多种缴费期限供大家挑选,能够为多种人群提供相应的服务。

年金险的缴费期限有什么不同?要是你还不太明白,可以先来学习学习:

除此之外1-6类职业人员都是可选颐养有约的,高危从业人员也可以考虑投保这款年金险。

2、保障责任

颐养有约有两项保障责任可选,有生存保险金跟身故保险金这两个部分。

投保了颐养有约,过了6年以后开始,每年就可以领取生存保险金了,但是只能领到105岁。可以这样说,随着年纪的增长,能够享受的金额也会增长。

在保险期间被保人假如身故,被制定的受益人可以根据合同去保险公司领取身故保险金,所领取的金额不会低于已交保费。

颐养有约的根本属性是一款分红型年金保险,了解什么是分红型年金保险—每年生存金跟分红会放进万能账户(鑫账户)里进行复利,实现二次增值。

好多朋友都不晓得什么是分红型年金保险,请看下文详细解答:

>>鑫账户终身寿险

红利跟生存金能进行二次复利增值并会自动进入了鑫账户的。

对于身故的赔付,鑫账户有3种给付方案:

1、因为意外伤害引发身故的:赔偿的内容是保单账户价值+基本保额;

2、若是非意外事故造成的伤害,自万能合同生效起往后半年之后身故的话:给付(保单账户价值+基本保额)-身故前180日内增加的基本保额;

3、除意外伤害外,自万能合同生效起180日内身故:给付保单账户价值。

要有万能账户加持的话,那就不会只单单领取固定的年金了,这些钱会自己进入鑫账户产生二次复利,通过利滚利可以实现每年的收益持续上涨。万能账户作为万能险的现金价值账户,可能关于万能险的相关内容,很多朋友还不太清楚,你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学习一下:

那这个颐养有约年金保险产品计划总的来说到底合不合适投保呢?收益会不会很高呢?学姐这就来给你认真解读一下~

二、颐养有约年金保险产品计划值得买吗?

假如说年龄在60岁的老李选购了这款颐养有约,每年缴40万,分5年交,合计总保费为200万。

老李就可以拥有下面这些保障:

1、第6年起至105岁,每年可以领取42000元;

2、身故返还所交总保费;

3、分红(如果有的话);

4、不领取红利加生存金,保障将自动进入万能账户。

按照最少的万能账户收益进行核对,那么它的年收益率预计有2.5%。

2.5%的收益确实不能算高了,要知道一款优质的理财产品,其收益率可达3.5%,你可不要小瞧了这1%的不同,假设利滚利它足以让我们的收益有一个很大的差距,所以说颐养有约年金保险产品计划的年收益没有很高,在分红上也不确保是否能够得到保障,学姐建议最好全方位了解了这款产品再进行考虑。

实际上方今市面上多的是收益挺高的年金险,有意向配置年金险的朋友,一定要看看除了颐养有约年金保险产品计划的其他产品,能够对照这份榜单进行鉴别和选择,可以清楚的从中选择出更适合自己的年金险:

以上就是我对 "泰康人寿颐养有约年金险可以提前解除合约吗"的图文回答,望采纳!

全网同号:小秋阳说保险,欢迎搜索!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帮你花更少的钱,买对的保险

关注【小秋阳说保险】
解决你所有的保险疑问

热点问题
最新问题
保险问题标签

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阅读更多文章